德國“工業4.0”、美國“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制造業2025”,世界各國紛紛提出新壹代制造理念,主要是為了指導工業制造業的發展,在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的全球大環境下,拉動傳統制造往智能制造方向升級,從而滿足未來市場更快速、更個性化的需求響應,並實現更低的制造成本。但是各國的官方提法側重又有不同,中國的“制造業2025”目前還未出臺。
智能工廠不是簡單智能化
現在常被提及的智能工廠只是“智能制造”的壹個組成部分。在智能制造之下,傳統的制造流程將被重組,其目的是要實現產品的智能化。其中個性化的客戶需求與設計,供應商和制造商之間的信息接入與共享,售後服務的快速響應等環節與智能工廠壹起,成為智能制造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
智能工廠的核心特點是:產品的智能化、生產的自動化、信息流和物資流合壹。目前來看,世界範圍內,很多企業都在向著智能工廠的方向發展,但是還沒有哪壹家企業有足夠的勇氣宣布自己已經建成了壹座智能的工廠。
挑戰供應鏈管理
當我們討論智能工廠時,不能忽略的核心要求之壹是要實現信息流、物資流和管理流合壹。通過ERP系統、供應鏈管理軟件、最新的物聯網(接入產品和其對應零部件)和大數據的收集分析,讓信息流和物資流合壹。做到對每壹個個體產品、零部件在生產的全流程中可以實時監控和管理,事前預測、事中操作和事後追蹤。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長期處於產業鏈的低端環節使得其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上有所欠缺,很多中國企業連工廠的管理通報都並不完備,即使是行業的領軍企業,也在前幾年才消滅了企業內部的信息孤島,建成了企業內部統壹的信息管理體系。但是距離全面地、有效地管理信息和綜合使用信息還有相當的差距,更何況智能工廠對於信息的創造性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小企業也可實現智能制造
當前對於制造業企業來說最大的挑戰在於:消費者行為改變、產品周期縮短、供應鏈風險增加、售後服務復雜化等。在這些方面,所有的企業都在面對著挑戰,而對於依照傳統模式組織生產的大企業來說,這樣的挑戰更加嚴峻。
而新技術如3D打印、智能化設計軟件等大大降低了中小企業的產品開發流程,產業分工和產業集群的興起也讓企業不用再像三十年前壹樣完成制造業從頭到尾的所有工作,創投、眾籌及產業鏈金融等創新的金融手段也讓中小企業比過去具有更強的融資能力。
(文章來源於“世界經紀人網站”,如有侵權就告知刪除)